你现在的位置:主页 > 视频展示 >
央视 “新春走基层” 专栏报道了含山县教师汪开宽的先进事迹 一
来源:未知 作者:admin 发布时间:2017-02-12 13:24
  央视 “新春走基层” 专栏报道了含山县教师汪开宽的先进事迹 一位乡村教师二十八年的坚守
 
  2月3日, 中央电视台四套8点档《中国新闻》 “新春走基层” 专栏以 《一位乡村教师二十八年的坚守》 为题, 报道了我市含山县教师汪开宽的先进事迹。具体内容如下:
 
  安徽含山县西南端的运漕镇新海村河北自然村, 是一个1.1平方公里的水上小岛, 四周被裕溪河水环绕。在这座小岛上, 有一个只有五个学生的小学, 而这所小学只有一位老师, 他在这个村里坚守了28年。他就是乡村教师汪开宽。
 
  河北自然村, 离运漕镇约 12 公里。从村里到镇上, 需要先坐20分钟的船, 再坐上20分钟的车。村里没有商店, 要买东西需要坐船去隔壁的村,最近几年才通了自来水和电。因为条件艰苦, 生活不便, 村里常住人口从900多人减到了不足90人。老人和孩子是村里常见的组合, 而今年46岁的汪开宽, 是村里为数不多的年轻面孔。

 
  杨谢小学的河北教学点, 只有五个学生, 涵盖了三个年级。最小的学生三岁半上学前班, 最大的孩子九岁上二年级。
 
  多个年级同时上课, 是乡村学校里常见的情景, 但是却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汪开宽说, 最多的时候,教室里有20多个学生。2008年, 村里另一个老师退休, 汪开宽成了唯一的老师。他要教的课程有语文、 数学、 美术、 体育、 音乐五门课, 去年在村民的要求下还加了英语课。
 
  “这些都是备课笔记吗? ” 看着一大摞手册记者问道。 “这是一小部分,一大部分都在杨谢小学了。 ” 汪开宽边整理笔记边回答。 “每一年都要备新的?教材是一样的啊。 ” “但是你每年学生的实际情况不一样啊, 有的学生水平比较一致的。有的不是, 每年都要备新的。 ”
 
  厚厚的几十本手册, 仅仅是最近两年汪开宽的备课记录。和备课记录保存在一起的还有每年的班主任手册, 密密麻麻写满了每周对学生家访的内容。班上五个学生, 父母都在外地打工, 家里只有年迈的老人。汪开宽除了教书, 还要照顾孩子们的生活。而在采访中提起自己的学生, 汪开宽的口气也像是在说自家的孩子。
 
  村中心还留着当年汪开宽最初来学校的教室。当年 90 多平方米的砖瓦房用芦席隔成了 5 间教室。“当时, 没有水没有电, 也没有桌椅,我们就一点点置办。 ” 汪开宽介绍,最初来村里教书, 他是凭着对家乡的一腔热血。当时每个月工资 87元, 为了维持生计他不得已还要去船上做帮工。这些年国家重视乡村教育, 自己的工资涨到了 3000 多元, 教室的教学条件也在改善。但是在村里教书, 对他最大的挑战并不是生活的艰困。汪开宽说, 如果在大一点的学校教书, 对他的成长其实是有好处的, 有很多问题可以去和别人交流沟通。
 
  然而, 说到离开, 汪开宽却一次次放弃了这样的选择, “我想把调动表格拿去给校长签字, 最后想还是算了, 我走了这个教学点也就不存在了。 ”
 
  从1988年到现在, 汪开宽学生数量从最早的80多个, 减少到今天的5个。28年, 他送走了280多个学生,送走了同事, 送走了自己出去打工的家人。当村里熟悉的面孔越来越少,他和学校却成了村里最后坚守的力量。 “我觉得干一行爱一行, 我就是一个老师, 我希望教的学生不是说每个人都让他们成为栋梁之才, 但是我希望每个人都能够学到知识。 ”
顶一下
(0)
0%
踩一下
(0)
0%
标签:
版权所有: 非特殊声明均为本站原创文章,转载请注明出处: 含山教育资讯网
订阅更新: 您可以通过RSS订阅我们的内容更新
发表评论
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,严禁发布色情、暴力、反动的言论。
评价:

Copyright © 2002-2019 版权所有 Power by 含山资讯网